筒瓦(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用的弧形陶土/水泥制品,核心特性為“脆性材質、表面易風化、怕潮怕凍”)長期存放時,易因吸濕返堿、凍融破損、表面風化、機械碰撞導致產(chǎn)品開裂、變形或外觀劣化,影響施工質量與使用壽命。防護措施需圍繞“防潮防堿、防凍抗凍、防碰撞損傷、防風化老化”四大核心,結合其“陶土/水泥基材+弧形結構”的特性,從存儲場地規(guī)劃、產(chǎn)品碼放方式、環(huán)境防護、定期維護四個維度展開,具體如下: 一、存儲場地規(guī)劃:構建基礎防護環(huán)境 筒瓦的存儲場地需優(yōu)先隔絕“潮氣、凍害、粉塵、重物擠壓”,選擇地勢高、排水好、通風干燥的區(qū)域,從源頭減少環(huán)境對產(chǎn)品的損傷: 場地選址核心要求 地勢與排水:選擇地勢高于周邊地面30cm以上的場地(如墊高的混凝土平臺、坡地倉庫),避免雨季積水浸泡筒瓦(陶土筒瓦吸濕后強度下降,水泥筒瓦吸濕易返堿);場地四周需設置排水溝(寬度≥30cm,深度≥50cm),排水溝向外側傾斜(坡度≥2°),確保雨水快速排出,無積水殘留。 地面處理:地面需硬化處理(如鋪設混凝土地面,厚度≥10cm),表面平整無裂縫(避免筒瓦碼放時受力不均導致開裂);若為露天存儲(無倉庫條件),需在地面鋪設防潮墊層(如雙層塑料薄膜+5cm厚干砂,或架空木質托盤,托盤間距≤50cm,確保筒瓦不直接接觸地面潮氣)。 避凍與避風: 防凍:北方地區(qū)(冬季氣溫≤0℃)需將筒瓦存儲在有保溫措施的倉庫(如加裝保溫棉、地暖或臨時供暖設備,倉庫內溫度維持在5℃以上),禁止露天越冬(陶土/水泥筒瓦內部水分結冰膨脹,會導致內部開裂,解凍后出現(xiàn)“酥化”現(xiàn)象); 避風:露天存儲時需避開強風區(qū)域(如空曠場地、風口位置),強風會攜帶沙塵磨損筒瓦表面釉層(若為上釉筒瓦),或吹倒碼放的筒瓦堆,導致碰撞破損。 場地分區(qū)與隔離 按“規(guī)格/材質分區(qū)”:將不同規(guī)格(如200mm、250mm長度筒瓦)、不同材質(陶土筒瓦、水泥筒瓦)、不同工藝(上釉筒瓦、素面筒瓦)的產(chǎn)品分開存放,用標識牌標注(如“陶土上釉筒瓦-250mm”),避免混放導致取用混亂,或不同材質筒瓦因吸濕率不同相互影響(如水泥筒瓦返堿污染陶土筒瓦); 與污染源隔離:禁止將筒瓦與酸性物質(如化肥、工業(yè)廢料)、油性物質(如機油、涂料)同場存放——酸性物質會腐蝕水泥筒瓦的強度,油性物質會污染筒瓦表面(影響后續(xù)施工時的砂漿黏結);若場地有限,需用隔離墻(如磚砌矮墻,高度≥1.2m)或防水布將筒瓦與污染源隔開。 二、產(chǎn)品碼放方式:減少機械損傷與受力變形 筒瓦為弧形脆性結構,碼放時需避免“堆疊過高、受力不均、碰撞摩擦”,通過科學碼放保護產(chǎn)品完整性: 碼放前預處理 產(chǎn)品檢查:存放前需篩選筒瓦,剔除已開裂、缺角、表面破損的不合格品(避免不合格品混入,后續(xù)使用時返工);對合格筒瓦表面進行清潔,用軟毛刷清除表面粉塵(粉塵吸濕后會附著在筒瓦表面,長期存放易形成污漬),若為水泥筒瓦,需確認表面已完全干燥(含水率≤15%,可用含水率測試儀檢測,避免未干透的筒瓦存儲時內部霉變)。 襯墊準備:準備緩沖襯墊材料(如稻草簾、氣泡膜、硬紙板,厚度≥5mm),用于分隔層間筒瓦,避免碼放時直接摩擦導致表面磨損;襯墊需提前干燥(含水率≤10%),禁止使用潮濕襯墊(會導致筒瓦吸濕返潮)。 科學碼放規(guī)范 堆疊高度控制: 陶土筒瓦(密度小、脆性高):單層碼放數(shù)量≤10片(弧形朝上,相互錯開5cm,避免重疊擠壓),總堆疊高度≤80cm(約8-10層),過高會導致下層筒瓦受壓變形(弧形變扁)或開裂; 水泥筒瓦(密度大、強度較高):單層碼放數(shù)量≤8片,總堆疊高度≤100cm(約10-12層),但需在每5層之間鋪設一塊木質隔板(厚度≥1.5cm,寬度與筒瓦堆一致),分散上層重量,避免下層筒瓦局部受力過大。 碼放方向與間距: 方向:筒瓦需“弧形朝上、開口朝向一致”碼放(如全部朝東或朝西),避免開口朝下導致內部積水(雨天或潮濕環(huán)境時,開口朝下會截留潮氣,加速內部腐蝕); 間距:相鄰筒瓦堆之間需預留≥50cm的通道,用于通風、檢查和取用(通道過窄會導致通風不良,筒瓦堆內部吸濕,且取用時有碰撞風險);通道地面需保持整潔,禁止堆放雜物。 特殊部位保護: 上釉筒瓦:層間需用軟布或氣泡膜包裹(避免釉面摩擦刮花,影響外觀),禁止用硬質襯墊(如木板直接接觸釉面); 筒瓦端口(接口部位):端口為受力薄弱點,碼放時需在端口處墊一小塊泡沫(厚度≥10mm),避免堆疊時端口相互擠壓導致缺角。 三、環(huán)境防護措施:隔絕潮氣、凍害與風化 針對筒瓦“怕潮、怕凍、怕風化”的核心弱點,需通過覆蓋、防潮、保溫等措施,構建穩(wěn)定的存儲微環(huán)境: 防潮防返堿防護 露天存儲覆蓋:若為露天存放,需為筒瓦堆搭建防雨防曬棚(棚頂用彩鋼板或防水帆布,傾斜度≥15°,確保雨水快速滑落;棚檐伸出筒瓦堆邊緣≥30cm,避免雨水淋到筒瓦);棚內筒瓦堆頂部需覆蓋雙層防水布(內層用塑料薄膜,外層用帆布,接縫處用密封膠帶粘貼,防止雨水滲入),防水布底部需垂至地面并固定(用沙袋壓實,避免風吹起導致潮氣進入)。 倉庫防潮:倉庫內需保持通風(每日開窗通風2-4小時,雨天關閉),相對濕度控制在≤60%(可用溫濕度計實時監(jiān)測);若倉庫濕度超標(如南方梅雨季節(jié)),需放置工業(yè)除濕機(每100㎡倉庫配備1臺50L/天除濕量的除濕機,每日開機8-12小時),或在筒瓦堆周圍放置生石灰塊(每5㎡放置10kg,生石灰吸潮后會結塊,需每月更換1次)。 防返堿處理(針對水泥筒瓦):水泥筒瓦長期吸濕易出現(xiàn)“返堿”(表面析出白色粉末,影響外觀和黏結強度),存放前可在表面涂刷一層抗堿封閉劑(如丙烯酸抗堿底漆,按說明書稀釋后均勻涂刷,干燥后再存放);存儲期間若發(fā)現(xiàn)表面返堿,需用干毛刷清除粉末,重新涂刷封閉劑,避免返堿擴散。 防凍抗凍防護(北方地區(qū)重點) 冬季保溫:北方冬季(氣溫≤0℃)需對筒瓦倉庫或露天棚進行保溫處理——倉庫墻面粘貼5cm厚保溫棉,地面鋪設地暖或放置電暖氣(維持倉庫溫度≥5℃);露天棚需在棚頂和四周加裝保溫被(厚度≥10cm,夜間覆蓋,白天溫度回升時掀開通風),避免筒瓦內部水分結冰膨脹。 凍前干燥:冬季來臨前1個月,需確保筒瓦完全干燥(陶土筒瓦含水率≤8%,水泥筒瓦含水率≤12%),可通過通風、晾曬(晴天露天晾曬2-3天,避免暴曬導致開裂)加速干燥,禁止將未干透的筒瓦帶入冬季存儲(未干透的筒瓦結冰后破損率會增加50%以上)。 防風化與粉塵防護 防紫外線:上釉筒瓦的釉層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會出現(xiàn)“老化褪色”,露天存儲時需在防雨棚內加裝遮陽網(wǎng)(遮陽率≥80%),或選擇陰涼處存放;倉庫窗戶需貼防紫外線膜,避免陽光直射筒瓦堆。 防塵覆蓋:即使在倉庫內,也需為筒瓦堆覆蓋防塵布(如細密棉布,禁止用化纖布,避免摩擦產(chǎn)生靜電吸附粉塵),每月清潔一次防塵布(用吸塵器或軟毛刷清除表面粉塵),防止粉塵長期附著在筒瓦表面,影響后續(xù)施工時的砂漿黏結(粉塵會降低筒瓦與砂漿的附著力,導致施工后脫落)。 四、定期維護與檢查:動態(tài)監(jiān)控產(chǎn)品狀態(tài) 長期存放期間需定期檢查筒瓦狀態(tài),及時處理隱性問題(如局部返潮、輕微開裂),避免批量損壞,建議每月檢查1次,雨季/冬季每10天檢查1次: 外觀與結構檢查 逐堆檢查:查看筒瓦表面是否有開裂(重點檢查端口、弧形底部)、缺角、返堿(白色粉末)、霉變(綠色霉斑,多出現(xiàn)于潮濕部位);用手輕敲筒瓦,若聲音清脆說明完好,若聲音沉悶可能內部有裂紋(需標記后單獨存放,后續(xù)使用前進一步檢測)。 堆疊穩(wěn)定性:檢查筒瓦堆是否傾斜(傾斜角度>5°需立即調整,用木桿支撐固定)、襯墊是否潮濕(潮濕襯墊需更換干燥的)、防水布/防塵布是否破損(破損處需用膠帶修補或更換),避免堆疊坍塌導致批量損壞。 環(huán)境與防護檢查 溫濕度監(jiān)測:倉庫內用溫濕度計記錄每日數(shù)據(jù),若濕度>60%或冬季溫度<5℃,需及時調整(開啟除濕機、增加保溫措施);露天場地檢查排水溝是否堵塞(堵塞需清理淤泥,確保排水通暢),地面是否有積水(積水需及時排除,更換潮濕襯墊)。 防凍與防潮措施:冬季檢查保溫被、電暖氣是否正常工作(電暖氣需遠離易燃物,避免火災風險);梅雨季節(jié)檢查除濕機水箱是否滿水(及時傾倒)、生石灰是否結塊(結塊需更換),確保防潮措施有效。 問題處理 輕微問題:對表面輕微返堿的筒瓦,清除粉末后涂刷抗堿封閉劑;對局部粉塵污染的筒瓦,用軟毛刷清潔后重新覆蓋防塵布; 嚴重問題:若發(fā)現(xiàn)筒瓦開裂(裂紋長度>3cm)、缺角(缺角面積>5cm²)或霉變(霉斑面積>10cm²),需立即剔除,單獨存放并標記“禁用”,避免混入合格產(chǎn)品;若某一區(qū)域筒瓦普遍吸濕返潮,需整體轉移至干燥場地,重新進行干燥處理后再存放; 長期存放(超過6個月):需每3個月翻動一次筒瓦堆(上下層調換位置,避免下層長期受壓變形),翻動時輕拿輕放(禁止拋扔、碰撞),并重新檢查筒瓦狀態(tài),確保無隱性損傷。